《Jony Ive》这本书

如果对 Jony Ive 感兴趣,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书的内容构成主要是两部分来源,一个是以往相关报道和访谈等内容的串联,这部分作者处理得很扎实,把绝大多数以往的资料作了整理,而且自然地铺设到书的故事线中,另外一个内容来源就是作者的一手资料,包括很多重要相关人员的采访。因为 Apple 和 Jony Ive 对保密性严实控制(比如 Jony Ive 将学校的记录封存并且劝说前同事及亲友不谈论,见:乔尼·艾夫,乔布斯之后设计苹果的人),但作者 Leander Kahney 还是找到了不少人,当然最为重要的一个人就是 Douglas Satzger,对他的采访所得内容是整本书的支撑,在这之前 Fast Company 作的一组报道 An Oral History Of Apple Design: 1992 里面很多“有料”的内容也是来自 Douglas Satzger。Satzger 是 Apple 工业设计师,从 1996 年开始到 2008 年,Apple 的工业设计是团队工作,所以他参与和了解这些年的几乎所有产品的设计,而且他的这次采访非常坦率,所以这些相关内容是此前大众难以知晓的。

如果对 Apple 设计感兴趣,有了上面这个原因,它也会使一本具有参考阅读的书籍,而且作者在这部分内容组织上也非常出色,而不像 Walter Isaacson 的 Steve Jobs 传记那样简略,毕竟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围绕着设计,而且有了 Satzger 提供的内容,作者这种对设计的把握能力,从将 Unibody 单独列为一章就可以看出,当然作者并非设计专业,所以这一章的内容可能也是基于采访以及一些报道材料的梳理,而没有主动去挖掘,所以内容过于泛泛。不过从作者对 CAD(或 CAID)软件相关内容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设计部分内容的兴趣。

对于要调查也研究 Apple 设计的人来说,这本书也很具有参考价值。研究 Apple 的设计,并非对这个产品看上一眼,只从一个图像上去理解就可以了,不仅需要花精力去考察设计的详细内容,更要挖掘产品的内部,设计的背后,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历史的沿革,而这种考察研究不是一天和几天就可以完成了,因为对于 Apple 这样作为设计研究的好例子来说,每一次考察就会有新的发现,比如每次去看 iFixit 的产品分解,因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Apple 设计的发展是非常坚实的,夸张一点说就是史诗性的,比如去比较 iPod 1 代到 iPod classic 或者到 iPhone 5c,就可以看到它们经历了很长很长的路程,几乎所有东西,比如一个卡扣结构。如果我们只去看最后的结果,比如现在产品的一个图像,那么对其设计知之甚少,更不能说就可以学习其设计了。如果说我们看一下产品的视觉形象就能学习其设计,那将设计看得太过轻易了,那么像 Unibody 这些就无法出现了,同时,不断研究设计的发展会发现,这种前进是靠非常稀薄的积累一层层叠加起来,如果一不坚持,比如放弃对设计的追求了,那么一切就如灰飞烟灭。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通过很长的路程达到了现在”,对设计追求的坚持让累积成为可能,也就可以从 iPod 1 代发展到 iPod classic,如果你想截取他们努力的成果,那么必须去调查他们的生产过程,否则你只不过是依样画了个 iPod classic,而且不用质疑肯定没画对的。

读这本书有印象的具有故事性的有那些,最开始说 Jony Ive 高中开着 Fiat 500 上学这个画面是非常有趣的,因为他当时留着冲天的长发,需要将小 Fiat 的天窗打开,老师们记得一辆亮橙色 Fiat 和冲出天窗的黑发。还有就是 Jony Ive 喜欢 Aston Martin DB9,在 iPod 热卖之后买了一辆,递送到纽约,和他的父亲一起横跨美国,这辆车在一月后被他撞废且险些丧命(当时车内还有设计师同事 Daniele De Iuliis),后来他又买了一辆。

书中开始讲了很多他父亲对他的影响,同 Apple 的设计一样,Jony Ive 也是“通过很长的路程达到了现在”。他在学校以及早期的工作经历也为今后作了铺垫,比如对结构的关注,对制造和工艺的把握,模型制作等等。

书中穿插了不少 Apple 设计部门的发展经历,包括几次到外部去寻找带头人,里面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找到乔治亚罗(当时 Jobs 都是在找这些著名的设计师,这一点可以与今后整个设计团队发展作比较,包括外部咨询还是内部团队,明星设计师是否可行),发展汽车车身设计师的工作流程完全不能应用到 Apple 的产品上,因为他们只画草图,而很多设计确定是在模型师中产生的。

与具体的设计相关的,也是这本书的主要就内容,就是 Steve Jobs 回归 Apple 之后,这本书将此后几个主要产品的发展及其设计作了详细的描写。

从最开始 Steve Jobs 画出的 2×2 的产品结构开始,即 iMac、iBook、Power Mac G3 和 PowerBook G4。这本书非常强调 design story 这个词,但它是一个设计发想的总称,并不是简单指一个具体的设计故事场景,像故事板那种。这一时期,Apple 并不能说是工业设计完全主导,因为那时 Jony Ive 是向 Jon Rubinstein 汇报,但是可以从 iMac 的透明材料以及颜色,到 iBook 的塑料金属包裹以及开关锁的设计等等,可以看出设计并不是图像之上的,设计师当然不是工程师,但是设计师必须介入产品的结构,这个结构即包括狭义的机械结构还包括产品的构造。如果设计也有自己的 liberal arts ,是结构。

从这些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看到 Jony Ive 领导的工业设计团队不断向 Jon Rubinstein 的工程团队提出挑战,由于 Steve Jobs 的支持,最终 Apple 的设计从早先的情形发展到了现在这个时期。

这本书用了一章具体描写了 Apple 神秘的工业设计工作室,包括 15 位 CAD 设计人员(服务于工业设计)以及机床等(这些机床或加工中心主要用于一些快速模型,详细的模型制作是外包的),使用的椅子以及速写本,以及日常设计工作的大致情形。

上面提到了工业设计主导的问题,而到了 iPod 这个产品,比较特殊,它并不是工业设计主导,而且甚至可以说工业设计开始主要是 Skin 的一项工作,就像我们接触到的大多数设计工作一样,工程师把样机什么的都做好了,你只要作出一个外壳就行了。而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第一代的 iPod 的内部结构是非常简单的,如果对比一代代 iPod 的发展,似乎可以得出结论,这些内部结构的发展是源自工业设计的发展的。

如果将设计与简单的外壳设计区分开,那么看待问题就是另外的角度了,比如到了 iPhone 时期。书里详细介绍了 iPhone 和 iPad 及相关的多点触摸设备是怎样从 Apple 的工业设计团队出来的,Apple 的工业设计团队中有一位技术背景很强的设计师就是 Duncan Kerr 最先在团队内部介绍了多点触摸,意识到它将改变一切,然后 Jony Ive 小心翼翼地向 Steve Jobs 介绍以防他匆忙否决。

在设计 iPhone 时,工业设计团队都认为屏幕是最为主要的,而且其他东西不能干扰屏幕,Jony Ive 将其与一个“infinity pool”(无边泳池)联系起来。而在很多人看来,屏幕占主导就是工业设计师无发挥的余地了,只能设计设计背面了。

这就是认识的角度问题,而从后面的各个设计阶段,比如最开始的两个主要原型样机,一个 iPod mini 铝挤设计另外一个是三明治设计(后来发展到 iPhone 4),开始 iPod mini 式的设计受注重,但因为边缘锐利以及分散屏幕的注意力,最后放弃,最后因各种因素和条件,形成了第一代 iPhone 的设计。

书中提到了不少设计原型,基本都可以在苹果三星专利官司披露的材料中找到,同其他设计一样,这些原型并不只是又一个新的样式。

虽然这本书披露了很多从未有过的 Apple 工业设计的一些内容,但无论怎样,它们都不是设计的完全记录,如果这本书仍然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设计的具体内容仍是在产品之中,这些设计内容包括设计师明确的想法也包括产品呈现的但并非设计师有意追求的。

我觉得这本书要说传记,也并不是很详细,而且到现在 Jony Ive 其人其事还只有一个阶段,我愿意将其视作一篇超长的报道,如果对 Apple 设计感兴趣,读起来很畅快。

注:原文于 2013 年 11 月发表于知乎专栏,现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