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什么统,从哪开始传……

sun rises over Stonehenge

例外一次,图片之下直接贴个音频,而且不是 Youtube 的,对 Youtube 不能访问表示强烈不满和不解。这张图片来自 Boston The Big Picture 的“春的脚步”( Signs of Spring ),转贴音频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日出,没错,就是和我们前文 Hemeroscopium House 的G点 提到的《2001太空漫游》相连了,一旦你注意到,它就会萦绕在头,这也是形式的力量。理查·施特劳斯是后浪漫主义代表人物,我喜欢浪漫主义,甚至觉得我们就缺浪漫主义精神。

又说回传统,这可能不可避免成为我们一个长期的话题,通常是一触即发,说着说着就说到那里去了,比如在 iDESIGN 上。我想我们是否可以一步步深入的讨论交流下去,应该不会让人讨厌吧?

可是我非常讨厌多数主流大众媒体对传统的鼓吹或蛊惑,一些甚至可以认为是迷信,那种闲坐说玄宗,恨不得穿越的情怀,把住一个坟头俯视今世的姿态,对那种泛泛的乡愁也腻歪了。当然,我们要理解其合理部分的合理性,比如说乡愁是因为对现代生活的情感或质感的稀缺的一种投射。但这些是不是看上去像在产品上刻一个水墨画就宣称其中深蕴的传统精髓一般?称之为传统的元素和符号拼贴式的设计?

但是我不反对传统元素和符号的拼贴,而且是非常支持,这也是在 iDESIGN 上讨论中我的想法(一些表述不在此转贴,点击链接查看大家的讨论)。但这和上面说的拼贴有什么区别呢?我赞成的拼贴是出自自我的真诚,比如就是想如此表达,而反对的不是拼贴的技法,而是在拼贴的结果上刻意附加不知所谓的意义。何为“不知所谓”,就是你不太清楚,我也不太清楚,都说是传统精华,那肯定是好东西了。创作者和受众都因不知所谓而崇敬起凡是贴有传统精髓的东西来。明式的,好啊,山水画,好啊,气韵生动,好啊……专家说好,好啊,教授说好,好啊,CCTV说好,好啊……

如此现象的原因,不知传统为何物,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当自己不知别人知道的时候,会把别人知道的当作答案,因为没有评判标准,为什么没有评判标准,因为自我的缺失,当自我缺失的时候,面对一个自己不知而别人知道的东西,会如何?我们对传统的理解中或者对传统的认知有多少是靠这种模式积累起来的呢?

什么导致自我的缺失,“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难道我们就坐等第三次思想解放吗?

我们只说设计,说传统的发扬,我觉得对自我再认识也就是自我解放。传什么统,从哪开始传……?儒道释?书法?文人画?仁义礼智信?……如此就再一次陷入了上面所说的自我缺失,我们不也经常说土壤的缺失,那土壤是谁搞掉的呢?有我的一份吗,我可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我们也经常说到,传统在哪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但这不是说说即可,我们还需知道是什么。为了防止自我缺失,从自我下手或许是最直接的,当你来再认识自我的同时,也在认识一个普遍的自我,那么有什么参考,普世价值?……

Hans Wegner 设计如此优秀,他考虑过中国传统什么的没?放下自己给自己添加的包袱,用真诚来表达自我,追求自我表达就是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