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设计在你第三次思考之后

设计,也许可以简单的说成“用一种艺术的途径去解决问题”,这里的“艺术”的意思可参考我们常见的描述性句子,比如“什么什么是一种艺术”。

我觉得大多数的“问题”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很多的“途径”等待着,而是如同一个“根系图”一样,开始时粗线条,主干,然后慢慢生长出不同的细线条,分支。而“艺术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就在这些分支中,有的可能在主干附近,有的可能在遥远的分支中。总结一下,这些“艺术的解决问题的途径”的分布可能是有规律的。

理想的设计在你第三次思考之后,是建立在这样的猜想中。

第一次思考,就是刚进入主干,就是谁都会想到而且是第一个想到的解决方法,包括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和所要面对的消费者。这样的结果只是解决了问题。

第二次思考,就是更进入一层,有很多人和你分道扬镳了,但是仍然有很多和你走在一条道路上。这里出来的结果就可以称上“设计”了,在市场上看到的最多的产品集中在这一层,或者可以说是流行过,流行中的产品,虽然从单体来看很不错,但是流行就能很快淹没一切特点。

第三次思考,或者更深的进入了主干的周围,或者偏离主干了,独特性变很明显,可读性也更加丰富。有能力可以独树一帜,甚至引领下一个流行,趋向“理想的设计”。这是出来的结果也许可以叫做“经典的设计”了,有乐于接受的“独特性”,在程度上并没有远离主流。

至于第四次,第五次……,情况就很复杂了,根系变得错综复杂,充满风险,也许更加“经典”“个性化”“特立独行”,或者“荒诞”“刻意”“晦涩”“叫好不叫座”。是选择“适可而止”还是“奋勇前进”就要考虑自信心和承受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