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SIGN简报第6期

iDESIGN简报第6期

封面:
我们来自哪里

90年前,包豪斯学校(Bauhaus)成立。上周,一个名为“Bauhaus: A Conceptual Model” 的展览在 Martin-Gropius-Bau 展览大厅展出,这是最大一次的包豪斯回顾展,总共有1000多件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参展,包豪斯创建人和第一任校长 Walter Gropius,而展览地的建筑由 Martin Gropius 设计,Walter Gropius 的 Great-uncle (叔祖父?),同时这个展览厅也位于原盖世太保的总部以及柏林墙的旁边,今年也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所以这个展览同时也是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关于这个展览的一些介绍及图片可以见纽约时报以及designboom

对中国的工业设计来说,包豪斯可以认为是祖师般的开端,因为我们的工业设计是从教育开始的,而工业设计教育又是以包豪斯为模板的,确切说是课程的设置照搬自包豪斯,诸如三大构成、人机工程等等。但是,真要让我们说起包豪斯来,我们很难说清包豪斯是什么,或者我们学的真的就是包豪斯吗?

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很难明确理清今天所从事的设计是怎么过来的,或许感觉上是空落落的,就像被气球吊到了空中,看不见也辨不清走过的路,就没有可能去反思自己的成长,也就无法对未来作出确切的判断。

我们设计能力的提高,来源于何,还是只是一种技法上的熟练?软件的熟练?或者设计作品集看得多了?还是来源于某一个设计师前辈的启发?伴随年龄的增长的自然成长?如果我们对不远的未来没有了方向,或者看不清脚下的路,就应该回过去头去看看走过的路,对其重新认识或者反思,否则就如乘坐着气球吊篮,随风漂游。

或许某些东西,我们现在确立的确认的,诸如我们看得清的当下的路,比如某种设计观点,某一种理论或者某一种技法,开始于一种凭空建设,因为当时并没有对其作辨认认识后的认同,而只是一种单纯的接受。基于一种凭空的基础,也是正常的,因为对于设计,我们并没有一条线性的道路,开始于一无所有或者一无所知,我们只能先接受一切,但是如果不回过头去再认识和检验,不仅是危险的,同时因为没再落地,让自己永远住在海市蜃楼之中。

《iDESIGN 6》


Looking backwards,moving forwards

往后看,朝前走

Michael Johnson 的一篇文章《Looking backwards, moving forwards》,题目意思上和我们封面文章有点类似。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平面设计中风格的更替以及再现,上面两幅图片是30年前(1979年)的设计杂志,但是它们看起来却非常符合现在的时尚。文章中说到了一个三十年周期的循环,如果现在去翻10年前的设计,会感到厌烦,而看20年的呢则感到可怕,但是看30年前的呢或许会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我们封面文章主要围绕着个体反思这是范围,而对于一个成熟的设计整体(比如平面设计)来说在一些表象上(比如风格)或许有一个反思以及再创造的周期。顺便可以看看刚改版的 Design Observer 新一集图片收藏——一些老杂志的经典封面,尤其是几本时尚杂志的,似乎能衬出现在的粗俗套路。


london 2012

两年后,你会伦敦奥运会标志的看法

伦敦2012年奥运会标志离首次发布已经过去两年了,在满一年的时候我们也曾经讨论过一年之后的看法。现在在 Ben Terrett 的 blog 以及 Branding Strategy Insider 都有对这个标志的再讨论,现在这个标志已经在更多的载体上开始应用了,不再是当初单纯一个标志的形象。基本上还是爱憎分明,但是喜欢或者接受的人群越来越多。

从我自己的看法来说,我喜欢它的破坏力,尤其对于视觉设计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我们来说,对视觉设计和品牌传达狭隘的认识,或者就是按照着一些模板画葫芦的现状,我们需要一些突破性的榜样。

刚好有一个比较的例子,虽然在背景上有一些区别,但非常现实的可以对照出这种认识的差异,7月3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他们网站标志征集的结果,我们可以看一下他们的介绍:“该标识由齿轮、蓝色宽带椭圆组成:齿轮图形,是典型工业的标志,蓝色宽带椭圆代表信息化;整体上形成一个“e”字母,代表网络。标识代表的工业、信息化、网站等要素,语意完整,主体形象使用图形“齿轮”构成标识基本型,具有典型性、强烈的识别性。蓝色椭圆形与红色图形并行、交汇,形象灵动,产生时代感、高科技感。同时形式上红蓝对比,使得造型鲜明,形象感强烈,点、线、面相互配合,显得标识优美、精致、流畅,整体形象充满活力。因此,这是比较符合我部特点和实际的一个网站标识。”当初人们评价伦敦2012年奥运会标志的时候说这像一个刚学会PS的学生做的作品,那么我们来从工信部的介绍中猜测他们对标志的理解,或许就像我们刚开始接触“设计”这个词时的想法,虽然在这一个标志上课比较性或许没有一个融合度很高的参照面,但是它确实能代表我们现在整体对视觉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IDEA 2009

IDEA 2009 结果揭晓

IDEA 2009 结果揭晓,1631件作品申请,31个金奖,47个银奖和72个铜奖。三星以8项列企业类别第一,Apple 7项居第二,DELL6项第三。设计公司 IDEO 以8项获奖列第一,之后是4项的 NewDeal Design,3项的 ASTRO Studios、frog design 和 fuseproject。


Jurg Conzett

建筑工程师康策特

城市笔记人最近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康策特(Jurg Conzett)与枕木峡上的步行桥(Traversinersteg),从卒姆托的2000年世博会瑞士展览馆说起,非常详尽的介绍了康策特的枕木峡步行桥,最后在评论中翻译了康策特为卒姆托的2000年世博会瑞士展览馆写的说明,详细见这

也许我们一时半会无法了解这几个建筑中的结构设计的精义,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些精神性东西的启发,也就是我们在推荐《城市笔记本》前文《每一天,为发现自己的无知而感到兴奋》 说到的一些,对自己追求专业、学识和素养的启示,文章中提到了和哈迪德的建筑的结构的对比,如果说来对比我们自己,或者我们周围产品设计中的结构设计(有些其实可以称之为就是CAD软件建模),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像康策特他们是从一种严格的专业训练中精炼而出,比如说制图的训练等,而我们就像找软件中粗略的搭建个模型一般。他们可以激发我们对“艺无止境”的追求,当然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获取更多的启发,另外城市笔记人接着介绍了贝伦斯那著名的涡轮机车间的一篇文章贝伦斯心中的稳定性,工业设计史现代部分最早的一个例子,这个建筑会在很多书上出现,或许我们并没有去了解过,只知道大概的样子,这就凸显了我们封面文章说的反思走过的路的必要性。


Natural Surfacing

Alias 建模教程:自然的建面

前面 Devil in the Details 教程的作者,Teague Design 的 Joshua Maruska 又一个详细的 Alias 建模教程,以类似Nike手表为例,介绍流畅曲面的一个建模过程,也适合其他诸如 Rhino 建模的参考,每一步都有详细的介绍,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或者Tips,而是如上面讲的一种追求正确完美的素质,不是“看上去差不多”就可以了。我们开始时说到了我们的工业设计教育是照搬包豪斯的,而实际上只是课程表,课程的执行也是“差不多”,缺乏的就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能力和素质。